我們先來看一道題,小試牛刀。
即使細節的出入對于全文的論證還不發生直接影響,也會使人對于材料的全部可靠性發生懷疑,以至傷害了論證的說服力量。有時看來是____的細節上的馬虎,卻會造成關鍵問題上的失誤,那當然更是要警惕的。
填入劃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:
A.無足輕重 B.舉足輕重 C.無關大體 D.無傷大雅
在解這道題時,一方面,許多考生在做這道題時會發現憑語感依然會糾結;另一方面,有些考生做過積累,每個成語的意思都知道,可是也依然糾結。
這就提示我們,在備考時,言語看似最簡單,其實是最難的學科,是最需要花時間去準備的學科。所以,每天需記憶成語但更要注意記憶方法。可以每天積累4個左右高頻成語,循序漸進。根據不同的方法,做到最高效的備考。
1. 在記憶時可根據同一話題進行分類,只記不同點。比如剛剛列舉的題目中,無足輕重、無關大體、無傷大雅均表示不太重要、沒太有關系這一話題,但是不同點各有側重:無足輕重沒有太多限定;無關大體表示對整體大局沒有什么影響;而無傷大雅表示對主要事物沒有什么妨害。題干中指出“細節的出入對于全文的論證還不發生直接影響”,“全文”即整體大局,故只能選擇無關大體。
2. 可以采用成語接龍的方式記憶。這種直線式的記憶方法,可以讓考生記得更多。比如:霧里看花——花言巧語——語重心長等。
3. 發散式記憶更有助于做題。所謂發散式,更多的是讓考生由點到面,更加適應題目中的邏輯關系,從詞語本身出發,可記憶其近義詞、同義詞、反義詞、遞進詞等。比如:事與愿違。它的近義詞是大失所望,反義詞是稱心如意,遞進詞是適得其反。
成語的積累必定是滴水石穿、厚積薄發的過程。它不會像學習數學公式那樣容易,但是只要耐得住寂寞,尋得好方法,攻克成語不是難事,中公教育專家希望這些方法能夠幫到大家。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真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